本课程在1996年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当时由万胜狄教授担任课程组长,1997年万胜狄教授退休后由肖小亭副教授继任课程组长。2005-2006 开展了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专题网站”的建设,2008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3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7年肖小亭教授退休后由章争荣教授继任课程组长。长期以来课程组一直都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了课程的发展规划和师资培养计划,由主讲教师负责指导实施,让所有的教学和实验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建设和改革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特别是在近五年来课程组的教师不但从人员的数量,还是学历结构和整体的教学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本着“合理安排,精心培养,鼓励先进,大胆使用”的工作方针。制定了如下师资培养措施:
1、以老带新,实行指导教师制
新进入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第一年由团队集体讨论对其的教学、科研和进修做出具体安排。指定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有计划、有要求地进行培养。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并逐步提高其科研能力。要求青年教师要多听导师的课,听课时间达该课程的达1/3以上,至少不少于10学时,认真汲取导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对于设计类的课程,青年教师要自己试做。导师要定期检查青年教师的教案,听青年教师讲课每学期不少于3次,对青年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进行指导和检查,审查青年教师所出的试卷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2、树立典范,实行教学观摩制
以学院的若干高质量课程(如师生反映较好的课程等)为典型,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为青年教师过好教学观提供条件和土样。经过多年的实施,本课程教师顺利地实现了新老更替,保证了课程教学团队的优良传承和课程的可持续性建设。
3、坚持不懈,实行定期实习制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特点,为提高青年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组长期以来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要求新进入的青年教师利用每年的暑假深入到合作企业进行实习锻炼。
4、加强交流,实行集体备课制
在课程教学团队内针对课程教学内容每学期初、中和期末均要集中讨论,实行集体备课制。主要分析教学班情况,结合本课程技术发展现状,适当增加、修改和调整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和实验教学等内容,在期末主要是根据课程考试情况,通过分析试卷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找出与本课程教学相关不足的地方,提出下一步的解决方案。同时针对青年教师思想活跃、勇于探索、善于交流等特点,鼓励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激励上进,资助教学水平提升和业务进修制
按照学校实施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课程教学团队利用科研教学经费资助青年教师到国内双一流高校的相关专业和实验室交流学习,提高了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学和能力专业水平。
6、表彰和鼓励教育教学改革制度
根据学院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奖励和表彰办法,对青年教师参与的与教育教学相关的项目,根据实际需要,均給予表彰和一定的经费支持,以资鼓励。如对在正式刊物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者,给予报销版面费;对获得的教改立项配套相应的经费,奖励在教改、教研、科研等方面业绩突出的青年教师。
近年来,本课程教学团队的青年教师经过学院培养和自我努力,4位青年教师已逐步成为“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骨干力量,每位教师都积极主持或参与了教改项目研究,团队在研的省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参与教材编写1本,参与科研项目十多项。教学上,青年教师也获得学生的好评,近三年来学生的评教分数平均在90分以上。